欢迎光临滕州市财贸医院网站!  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 
环境引导  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信息公开 >>环境引导
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信息
2023/12/6 15:39:00

(一)什么是传染病

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。

有三个特征:1.有病原体(周围环境中能使人感染疾病的微生物,每种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)2.有传染性(经过一定途径进入易感染者体内,使之感染发病)3.有流行性、季节性(可在人群中散在发生,或在局部地区人群中大量出现,甚至在许多地区大面积发生;季节性是指易在某个季节内发生、流行)4.有免疫性(有些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,如麻疹;有的免疫时间很短,如感冒)

(二)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(4个阶段)

1.潜伏期: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。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、数量、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。有的数小时(感冒)、有的数日(麻疹)、有的数月(狂犬病)、有的可达数年(麻风),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较恒定。

2.前驱期: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,可引起患者头痛、发热、乏力等全身反应。时为1—2日。有的发病急骤,可不出现前驱期。前驱期病人已具有传染性。

3.症状明显期:患病后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。多数传染病发过程中伴随发热,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。许多传染病发病时可出现皮疹。皮疹可分为丘疹、斑疹及疱疹等类型。可根据病人的出诊顺序、部位及疹子特点,作为诊断不同传染病的依据。

4.恢复期: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。

(三)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及预防

1.传染源(1)病人(2)病原携带者:包括健康携带者、病后携带者及潜伏期携带者 (3)受感染的动物

怎么做:管理传染源(应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治疗)

1)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,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。任何一家工作场所应完善并坚持执行健康检查制度。

2)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,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,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。

3)及时隔离病人、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,有条件的单位应设隔离室。

2.传播途径:自传染源排出,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

1)空气飞沫传播

2)饮食传播

3)虫媒传播(蚊、虱、蚤等)

4)日常生活接触传播=间接传播(分泌物、排泄物、公用毛巾、脸盆、食具、衣被等)

5)医源性传播(医务人员在检查、治疗及预防疾病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,如注射针头消毒不严格)

6)垂直传播: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(母婴之间)

怎么做:切断传播途径

(1)做好日常消毒工作;教育每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;管理好个人的饮食、注意炊事用具、餐具的消毒等;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
(2)当传染病发生后,应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,做好消毒工作。

3.易感者: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,容易受感染的人。人群中因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,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可能性越大。可以通过有计划的预防接种,降低人群中感染传染病的易感率。

怎么做:保护易感者

(1)增强每人体质,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

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;合理营养;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;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。

(2)预防接种=计划免疫。各地卫生防疫部门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趋势、人群免疫水平及各种预防制剂的免疫效果等,制订出该地区的免疫程序,供应疫苗,组织接种工作。

列举以下三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:

一、呼吸道传染病(主要由飞沫传播、多发于冬春季)

(一)水痘:由水痘病毒病原体引起,传染性极强,多发于冬春季。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。病初,可经飞沫传播,当皮肤疱疹溃破后,可经衣物、用具等传播。

1.症状:感染水痘后,潜伏期约10—21天。发病初期1—2多有低热,随后出皮疹。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→面部→躯干→四肢。初起时为红色丘疹,1天左右变为水疱,3—4天后水疱干缩、变为痂皮,痂皮脱落,一般不留疤痕。皮疹分批出现,丘疹、水疱、痂皮可同时存在,皮肤瘙痒。

2.护理和预防

1)护理:保持皮肤清洁,防止小儿搔抓皮肤,可用炉甘石擦剂止痒。

2)预防:保持小儿活动室、睡眠室空气流通。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,避免让幼儿接触病人。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、治疗,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、结痂,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回班。接触者检疫21天。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。

(二)风疹: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。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,因此传染性较小。本病多发于冬春季。

1.症状:潜伏期约10—21天。前驱症状较轻,表现为低热、咳嗽、流鼻涕、乏力、咽痛、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,同时身后、枕部淋巴结肿大。在发热的1—2天内开始出现出皮疹,从面部、颈部开始,24小时内遍及全身。手掌、足底没有皮疹。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。出疹期间病儿精神良好。

2.护理和预防

1)护理:病儿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。病儿宜卧床休息、多喝开水,饮食有营养、易消化。注意保持皮肤卫生。

2)预防:可注射风疹疫苗。其他同水痘预防。

(三)幼儿急疹: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不强,多发于6个月—2岁的小儿。

1.症状:潜伏期为8—15天。起病急,突发高热,可达39℃—41℃,伴有咳嗽、流鼻涕、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症状。发病过程中大多精神较好,病容不明显,少数可因高热出现惊厥。高热3—5天后体温骤降,同时出现皮疹。一天内皮疹出齐,躯干、颈部较多,颜面及四肢较少,1—2天内皮疹完全消退。

2.护理和预防:同呼吸道传染病

(四)流行性感冒(流感):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。病毒经飞沫传播。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,常发生流感大流行。

1.症状: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。发病急,寒战、发热、体温可达39℃以上,伴有头痛、倦怠乏力、关节肌肉酸痛等,还可出现恶心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流感的全身症状明显,而呼吸道症状较轻。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。发热3—4天后逐渐退热、症状缓解,乏力可持续1—2周。

2.护理和预防

1)护理:应卧床休息,退热后不要急于活动。多饮水,吃有营养、好消化的食物。

2)预防:增强体质。流感流行时,少去公共场所,减少聚会;保持室内空气新鲜;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;接种流感疫苗。

(五)流行性腮腺炎: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较强,主要经飞沫传播,多发于冬、春季。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。

1.症状:潜伏期约14—21天。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、疼痛,后波及对侧,约4—5天消肿。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,边缘不清,表面发热,有压痛感,咀嚼时疼痛。伴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若出现嗜睡、头痛、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
2.护理和预防

1)护理:病儿宜卧床休息;多喝开水,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避免吃酸辣的食物;要常漱口;可服用板蓝根治疗,腮腺肿痛时,可冷敷,或以中草药(如青黛散、紫金锭)外敷。

2)预防:隔离病儿,至腮腺完全消肿。接触者检疫观察约3周,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。可注射腮腺炎疫苗。

(六)猩红热: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经飞沫传播,也可由被污染的用具、食物、玩具等传播,多发生于冬春季。

1.症状:潜伏期2—5天。病初以发热、头痛、咽痛、呕吐为主,咽部发红,扁桃体红肿,有脓性渗出物。1—2天内出皮疹,从耳后、颈部、胸部迅速波及躯干、四肢。全身皮肤潮红、布满针尖大小的点状红色皮疹,手压可退色。在腋窝、肘弯、腹股沟等处,皮疹细密如条条红线。面部充血潮红,口唇周围皮疹稀少,承环口白圈。舌面光滑、舌乳头肿大,像杨梅,称“扬眉舌”。皮疹2—4日内消失,1周左右开始脱皮。少数病儿可并发急性肾炎等疾病。

2.护理和预防

1)护理:隔离病儿至少7天。遵医嘱,彻底治疗。

2)预防:同水痘。

二、肠道传染病(多由饮食传播、多发于夏秋季)

细菌性痢疾: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,多发于夏秋季。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、食物等,经手、口传播。

1.症状:潜伏期为1—3天。起病急,高热、寒战、腹痛、腹泻。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,为脓血便。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。少数病人,中毒症状严重,表现为高热、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,很快昏迷、抽风。

2.护理和预防

1)护理:病人宜卧床休息。饮食以流质为主,忌油腻及刺激性食物。病情好转应加强营养。治疗须彻底,以免转成慢性菌痢。

2)预防:早发现、早隔离病人和带菌者。加强环境卫生、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。

三、肝炎

病毒性肝炎: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比较广泛的常见传染病。传染源为病人及病毒携带者。

1.传播途径

1)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粪便中,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2—3周都有传染性。病人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,经口传播。

2)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及携带者的血液、体液(唾液、乳汁等)及粪便中。通过注射、输血及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操作而传播是发生乙肝的主要途径。此外,母婴之间及生活上的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。

2.症状:分甲型、乙型、非甲非乙型等多种类型。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、恶心、乏力、腹泻、肝肿大有压痛,不喜欢吃油腻食物等;部分人有黄疸(巩膜、皮肤变黄)。

3.护理和预防

1)护理:隔离病人。肝炎病人应多休息,病情好转可轻微活动。饮食以少脂肪、多维生素及适量蛋白质和糖类为宜。

2)预防: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饭前便后洗手,讲究饮食卫生,防止病从口入,水杯、牙具等因个人专用;做好日常消毒工作;幼儿的食具、水杯等应煮沸消毒(水烧开后煮15分钟以上);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;应严格执行各种注射和针刺用具的消毒,并坚持“一人一针一筒”的原则;早发现、隔离病人,病人隔离后应彻底消毒所在班额用具、设施。


版权所有:滕州市财贸医院 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新兴中路112号 联系电话:0632-5513767 备案/许可证号:鲁ICP备17030195号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632-5513767) 邮箱:tzscmyy@163.com